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各地的公共场馆设施越来越丰富,纷纷修起了展览馆、大剧院、文化馆等等,给百姓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。但与此同时,在公共场馆的建设过程当中,有一些地方也存在脱离当地实际需要,“贪大求奢”、搞形象工程、面子工程的情况。前不久,记者在甘肃榆中县采访时,就发现了这样一组公共工程,投资很大,外观也很气派,算得上当地的地标,但却是门前冷清,无人问津。
甘肃省榆中县城的边缘处,有这样一座市民公园,公园占地200多亩,周围大部分是空地。公园正中有一座圆形的建筑,看上去宏伟壮观,却是不开放的状态。有游客说,这座建筑建成好几年了,从来没有开放过。
【资料图】
建成的建筑为什么不开放?这个场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?按照当地的规划,这是一座城市展览馆,建筑面积约2.2万平方米。场馆已经竣工,没有开放的原因是消防验收还没有通过。
据了解,这是榆中县政府2016年12月立项的重点项目,按照项目公司的说法,这个场馆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。那么,这个工程建设的具体背景是什么?投资又有多大呢?
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胡相海:“原来榆中县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,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乡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,在这种情况下,县上实施了市民公园、场馆建设和新建道路的项目。”
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榆中县“市民公园”项目负责人刘鼎新:“该项目总投资是9.52亿元,市民公园约1.7个亿,城市展览馆2.8亿元,道路约1.7个亿。”
总投资几个亿建的工程,7年时间还没有完全交付。那么,这个建筑到底有什么功能?里面究竟什么样?记者走进场馆了解情况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近20米的大厅,一排巨大的廊柱气势恢宏。场馆的一、二层是一个巨大剧院,能容纳1200人观看演出。场馆的三楼是城市建设的体验大厅,项目负责人介绍,这里安装了一个名为“智慧榆中”的数字系统,包含当地的智慧政务、智慧交通等情况,但目前还没有接入数据。走过规划厅,可以看到一个空荡荡的大厅,据说未来这里将作为当地的应急指挥中心。
根据项目公司提供的数据,仅智慧超脑大屏就有154平米,采购价为270万余元。不仅是这个大屏幕,记者了解到,这里的很多分项都造价不菲。比如,大剧院的舞台设备造价1300多万元,“智慧榆中”的软件系统2000万元,场馆外的公园也不便宜。这座带有秦汉风格的南大门239万元,汉白玉打造的玉带桥等690万元,而公园的绿化工程也高达6600万元。
在普通百姓看来,几千万元建个公园已经非常昂贵,而整个项目的总投资9亿多元更是超出想象的数字。除了花费以外,榆中县水资源并不丰富,这一片水景的营造在当地人看来也很耗成本。
那么,这个工程的经费由谁来承担呢?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是榆中县立项的一个PPP工程。所谓PPP工程是指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,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服务,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的一种合作方式。2016年,当地政府通过公开采购,由社会资本方“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”与榆中政府所属的平台公司“榆中建投”共同组建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建设、运营。项目主要由“甘肃四建”出资建设,运营20年期满之后移交给政府。那么,这个项目与当地实际需求和财力匹配吗?
胡相海:“我认为专家评审的时候,是按照适度超前的理念来进行设计的。”
适度超前的背后是高昂的代价。这种PPP共建模式,采用的是政府全额付费的方式,按照双方合约,政府在未来20年每年都需要向社会资本方也就是甘肃四建支付费用。费用不仅包括建设成本和利息,政府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运营费用。
刘鼎新:“如果大剧院投入运营,申请政府付费的话,按照实施方案测算,每年372万的话,基本上能保平。172万是城市展览馆运营维护费,200万是公园和道路运营维护。”
除了运营费用,当地政府每年还要向建设方支付建设成本。按照当地政府提供的付款方案计划,在投入运营的第一年,榆中县政府就要支付5000多万元的费用,随后费用逐年增加,到后期最多时每年要支付1.8亿元,总共要支付21亿元。记者了解到,即便当地政府总共要支付这么高的费用,投资方甘肃四建也很难盈利,他们投资的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。
据了解,甘肃第四建筑公司也是一家国有企业,地方的国企和当地政府为这个项目都付出了不小的成本。那么,这个场馆为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将起到什么作用呢?
胡相海:“暂时还没有(方案),项目公司给我们提交上来,我们找专家论证。”
刘鼎新:“按照PPP合同约定,不能擅自搞经营,因为是纯政府付费项目,具体做什么暂时还没有计划。”
这个城市展览馆的直接建设成本是2.8亿元,而到底怎么利用这个场馆当地并没有计划好,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益也就不得而知。
胡相海:“这个场馆因为现在正在进行消防验收,下一步具体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,有待于下一步实际运作过程中进一步评估。”
一方面,还没有想好场馆怎么利用,就先花巨资建了起来。另一方面,尽管公园已经投入使用三年的时间,但是这个公园地处城市边缘,距离当地市民集中的老城区有三四公里远,老人和孩子步行过去需要不少的时间。周围仅有少数几个建成的小区,基本都是空地和未完工的建筑。除了傍晚时分,大多数时候都是空荡荡的。而记者在榆中县城走访时了解到,其实当地的老城区内更急需公共绿地和公园,一些老人挤在路边拉琴、休闲。说起新修建的市民公园,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没有去过。
在县城偏远处修建这样一座大型公园,对于当地城区的市民来说难以享受到便利,当地却不得不每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。那么,当地财政情况到底如何呢?据了解,榆中县过去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,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。公开资料显示,2023年,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是6.7亿元,而债务支出就高达12亿元。在本身收不抵支的情况下,每年要为这个并没有想好用途的大型场馆支付5000多万元的费用,几乎占到了预算收入的十分之一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当地的民生支出能否保证呢?
胡相海:“县里一些民生工程项目都正常进行。一个是争取国家、省、市的政策性资金,一个是县级财政根据财力做一些公益性项目。”
说是民生工程都在顺利进行,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情并非如此。就在市民公园里采访时,记者就听到群众反映,一些几年前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承诺还迁的日期早就过了,却迟迟没有安置。市民还反映,按照当时的协议,在回迁安置之前,应该按照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安置过渡费。但是从去年开始,这笔费用也开始拖欠。
随后记者在当地住建局了解到,因为当地政府负责棚户区改造的平台公司榆中建投资金短缺,现在一些安置房已经停工。而榆中建投恰好也是参与建设市民公园项目的公司。根据当地住建局统计,榆中县仅国有土地上的安置房项目拖欠群众的安置过渡费等就在3000多万元,榆中建投公司这个时候却拿不出钱来。
忽视民生问题、大建形象工程在当地已不是第一次。2019年,当地在入城处距离不到500米的地方修建了两座高达28米、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,整个项目耗资6200万元,被住建部通报批评。通报指出,榆中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,应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,而不是举债在城市出入口大建城门,搞“面子工程”,当地应坚决杜绝此类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的“政绩工程”“形象工程”再度发生。
一个财政收入非常紧张的地方,却接二连三出所谓的“大手笔”,做所谓的“大文章”,宁可背负20年的债务,也要把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形象做足,这显然背离了民生工程的初衷,更远离了民心。“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”,民生背后是民心,民生工程应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,让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绝不可借民生之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。这样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最后往往就是毁形象、毁政绩的工程。
关键词: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
恒帅股份:公司有向小鹏汽车提供零部件 证券之星
黄金板块异动拉升 中润资源涨停 金融界
新股提示:科净源、宏裕包材今日申购 证券时报·e公司
薛雁(关于薛雁简述) 互联网